昨天晚上听了建国老师在电影工作坊中对《徒手攀岩》这部电影的讲解,非常的精彩和被感动。不管是内容的深度和丰富性,还是讲解文字的优美,以及声音的品质。
有人说 “声如其人”,对我这个声音控来说,确实,从建国老师的声音中可以听出那份内在的从容、淡定、优雅、睿智和宽广。从前,有人曾这样评价费雯丽,“她有如此的美貌,根本不必有如此的演技;她有如此的演技,根本不必有如此的美貌”。那放在电影学博士、原央视《读书时间》主持人建国老师身上,可以改成——“他有如此的才华,根本不必有如此的声音;他有如此的声音,根本不必有如此的才华”。更何况,如此厉害的人,会用上百个小时的时间去准备一个1个多小时的课程,这份用心、追求完美和专业精神,让他的每个课程都成为一个让身心极度享受的视听盛宴。推荐朋友们抽时间去听听。
说回正题,说说昨晚体会最深的一个地方。影片里有太多可以探讨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艾利克斯会那么痴迷于这样一项拥抱死神的极限运动?为什么他能做到如令人瞠目的出色?为什么他深爱自己的女友还要去经历生死未卜的挑战?生命的意义和挑战成功的意义在哪里?导演为什么要拍这个片子?桑妮为什么会爱这个爱攀岩胜于爱自己的有点古怪的男友?艾利克斯能逃脱徒手攀岩者几乎都死于攀岩的魔咒吗?……这些问题,在建国老师的课程中被一一道来。
我就只在这里说说我理解的“爱至成伤”吧。
艾利克斯的女朋友桑妮是一个阳光、富有爱心、温柔体贴、追求快乐的女孩儿。相比,艾利克斯不算是很好的男朋友人选。他性格忧郁,不合群,不爱说话,不表达……这些觉得都能接受的话,那最可怕的,是面对痛失所爱的危险吧。既然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他去一次次面对死神,那时刻都会来的别离也是选择这份爱的一部分。
桑妮是因为艾利克斯深爱她并珍惜她吗?一定有。艾利克斯会为她离开房车,买一个房子共同居住;会学习为她冲咖啡;他会克服心里的障碍,去拥抱婴儿,走进人群;他也学着用语言表达爱,在登顶成功后,他电话中对桑妮说出了“我爱你”……这些,都会让桑妮有一种被深深爱着的感动,并愿意去承担风险和彼此珍惜。
有人在豆瓣上评论说“山石难攀,人心更难攀”,这是桑妮对艾利克斯的爱情的刻画。她的爱情之路,一点都不比艾利克斯的攀岩轻松。为什么会这样呢?建国老师从家庭系统动力的角度,从深层次对桑妮的选择进行了解读。这部分非常触动我,就鹦鹉学舌的说说这个动力吧。
为什么桑妮这么执着于这么艰难的爱?这一定与桑妮的成长背景有关。去试着探索一下桑妮的原生家庭,她的小时候,很大可能是经历了可望而不可得的父爱或母爱,片中,有可能是不可得的父爱。那些发生可能是父母离婚,或者是爸爸过世,也可能是爸爸不能陪伴……总之,在童年时期,与爸爸的关系出现了一些状况。这些经历会产生一个认知,爱是痛苦的,爱是非常难以实现的。长大后,她在两性关系中,对于无法实现的,或者是难以实现真正连接的情感,便会特别着迷。对她来说,有痛苦的爱才是真实的。因为小时候,与爸爸的互动关系,就是让她饱尝了、经历了痛苦。所以她很想纠正童年时期所受的那些委屈。她在这样的关系中,会十分地执着并不肯放手,再痛,都不肯放手。
她内心有一个深深的渴望,利用这个机会,重新回到了童年,去纠正爸爸的错误,弥补自己的委屈,似乎这样,也就可以圆满和疗愈自己童年的创伤。对于唾手可得的感情,她不大可能看重,只有像艾利克斯这样的无法攀登的高山,才有无可替代的独特魅力和致命诱惑。这是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强大动力。与艾利克斯的爱情之路,越艰难,越会激发她更强烈的爱。这和她童年的感受太相似了!内在吸引外在,所以,她吸引到了她最渴望的。她和艾利克斯一样,在无保护的徒手攀登着这世界上最难的山。这也是冥冥之中的宿命吧。
每个人来这世间,都有这一世的功课。自我了解,自我超越,或者是我们经历所有这些苦乐的意义。不管是什么样的背景和出于什么缘由,桑妮的爱,都是那么感天动心和博大宽广。
特蕾莎修女在《不管怎样》的诗的结尾曾说到:
“即使你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
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不管怎样,
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
你看,说到底,
它是你和上天之间的事,
而绝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她也说过另一段让人难忘和感动的话:
“我们必须在爱中成长,为此我们必须不停地去爱,去给予,直至成伤。
假如你爱至成伤,你会发现,伤没有了,却有更多的爱。”
爱至成伤,或者就是一种境界。
祝福桑妮以及所有与桑妮一样的女人们,继续在爱中,爱我所爱,无问西东!也祝福所有有这个功课的人们,自我了解并穿越这一部分,不负此生,不负这趟人间旅行。毕竟,人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