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从“INFP的违和感”说起
“为什么infp会给人一种违和感,便是这个原因,因为他们与外界交流的判断功能是不稳定的第四功能(INTP的第四功能也才是与外界交流的判断功能), 他们的与他人(外在客体)联系的选择与判断的功能不稳定, 所以,他们也给人一种不稳定感(当然只是一种给外在客体的感觉), 虽然他们的内心并不如此。”——《Fe的终极解释》by aftersun
1、
以上是一段精妙的论述——深刻地体现了八维功能的“辩证感”——不断地使用对立统一的方式来解释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遗憾的是,我们对于“感知”和“判断”的区分常常受到经验的干扰,从而就近做了断言。我们没能真正地去体会那个过程。
比如,INFJ的Ti,强到了什么程度?显然是永远不可能追上Fe的。Ti到底是和Fe一起共同服务于主导功能Ni(A),还是说Ti和Se一起,是被优势功能压制的劣势功能(B)?
——荣格看重主导功能,可能会支持解释A;迈尔斯看重“感知”与“判断”的组合,可能会支持解释B。
2、
我曾经以为:作为一枚INFJ,黑暗面呢Se意味着偶尔出现的暴力倾向,Ti则是我们外表比较冷静的来源——一种逻辑思考的支持。
如果我们从头开始看我们就会明白我们所谓的“功能”是从哪里来的。
功能是统计最大值,而非一个假想的存在,当且仅当以个人为研究对象时说功能才有意义,否则我们就是在点八盘菜——给我来一盘Ti吧!……
Ti、Se这种设定对INFJ来说的意义是:
T、S是INFJ的劣势功能,如果想要这些功能不是那么差的话,就发展一下Ti、Se吧。
(因为从方向上讲它们与Ni、Fe不矛盾)
3、
MBTI的发展史像极了数的扩张史:
自然数阶段(简单易懂):荣格区分了两种态度和四种功能,提出了八种类型的人(不是八种功能);
有理数阶段(描述清楚了):迈尔斯补充了辅助功能(分数),感知和判断组合了起来;
实数阶段(有点费解):补充了三四功能(无理数);
复数阶段(玄之又玄):补充了剩下四种影子功能(虚数)。
正如我们在正常状态下只需要有理数,我们也只需要主导功能和辅助功能。
抛开影子功能不谈,第三第四功能到底是弱项还是潜在的强项?
换句话说,INFJ的Ne强一点还是Se强一点?
结论就是,INFJ的Ti、Se只是虚设,跟无理数的地位差不多。
真的逼迫着要使用T时INFJ仍旧很难过。
4、
于是我们谈到八维功能的四种关系(以INFJ为例):
Ni、Ne,功能相同,方向相反;
Ni、Se,功能相反,方向相反;
Ni、Ti,功能相斥,方向相同;
Ni、Fe,功能相斥,方向相反。
有没有高手可以清楚地解释这四对关系?……
@aftersun@真性纯情WSK@默诞@Viioir
@MonofurA@静也@霓简一の暴走@Stefan.W
@雷的传说@Swear@Believer@INFJer
5、对于上面问题的解答
我首先假定MBTI里的描述都是表象,而八维是内在机制。
然后就有了四种基本功能,每个人都有,就是Pi,Pe,Ji,Je。在我这儿就是Ni+Fe+Ti+Se。
以INFJ为例,Ni、Fe是先天强大的,而Ti、Se先天较弱,需要后天培养训练。
而影子功能就是后面四个:Ne、Fi、Te、Si只是虚设。就跟虚数差不多,我们正常情况下不可能碰到。
于是有的INFP就说,我也会考虑别人的感受,那我是不是有Fe?我就会说,不是——因为Fi不光是对内使用的,Fi也可以了解别人的感受,但是间接的。
于是关键部分来了,Fi@I,代表Fi作用于自己,Fi@E代表Fi作用于别人。其中I和E代表作用对象,i、e代表作用方式。
于是我们问,一个ENTP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他是在用Ne还是Ti呢,按照原有的理论,他应该是用Ti,但我们说这是错的,他只是Ne+Ti@I而已,也就是Ne@I和Ti@I。
为什么这么麻烦地表示?因为你跟大家在一起时我们仍然能认出你是INTP而不是ENTP,你不是光表现Ne,你是在Ti的基础上用Ne。你是Ti@E且Ne@E。
于是Xi@I,Xe@E是一种顺畅的感觉,直接作用;
Xi@E,Xe@I是一种别扭的感觉,间接作用。
i、e作为作用方式来说,定义是什么呢,我们说:
i——历时性形态;e——共时性形态。
“先有结构后有功能”的原则:
每个人都有四种功能,而结构就是其序列。
比如IJ的结构就是:Pi Je Ji Pe。前两个是先天较强,后两个需要后天训练。
然后我向里面填空,如果第一个填了Ni,第二个填Fe,后面的就定了。
Te没法被填进去。 所以INFJ没有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