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绪化并不属于情感功能的表现
在如今的MBTI及荣格八维相关的理论讨论中,爱好者们经常会将八维中的情感功能与情绪化、感情混为一谈:
譬如:
我遇到了了一个很Fi的人!动不动就是用她的情感强词夺理,简直不可理喻 ENTP不可能这么情绪化!这个人一定是ESFJ!
这几乎在圈内达成了一种共识:只有情感类型的人会情绪化,而又只有理性类型的人不会情绪化。这基本上是MBTI粗暴的二分法,加上MBTI与八维概念混淆所带来的结论。
实际在正常情况下(神经症、精神及人格障碍不算),XXFJ与XXFP,比起XXTJ,XXTP,情感会表现得更加稳定,且更容易察觉到自己的情绪化。
因为情感类型其实更擅长察觉与运用自己的情感,情感功能是ta们擅长的功能,ta们可以通过情感功能去化解自己的情绪。情感/情绪管理是情感类型的强项。
而思维类型往往难以及时察觉自身的情感需要,甚至他们对自身的情感察觉,仅仅停留在对于自身的情绪化观察上。这会导致他们有时候远远比情感类型更加情绪化。情感/情绪管理是思维类型的弱项。
荣格定义中情绪、情感与感情的定义与区别
荣格定义中情绪、情感与感情的英文原文会更有定义上辨析度。在此我们会引入英文原文,真正让读者认识到它们的定义并去区分,以避免再出现如上所述荒诞的情况。
同时,为了更明确三者之间的递进关系,笔者也引入了感觉(sensation)的释义,这样一来就有了更容易让人理解的:感觉→情绪→情感→感情四者的递进关系
感觉(sensation)[1]:
——行为主义心理学狂喜!以感觉规训情感的时代已然过去
感觉把对身体的刺激传递给知觉,我们必须把感觉与情感进行严格区分:情感可能受感觉刺激,但不直接由感觉所驱动,情感在荣格的定义里是判断(思考)的过程;而感觉则是“看到”,它不仅和外部刺激有关,也和内部刺激有关——这与我们的生理情况息息相关。
感觉也分为:具体感觉(Se/Si)与抽象感觉(Ne/Ni)。这点我们以后再讲
感觉每个人都有,哪怕你是植物人……而每个人的感觉不同,也影响了每个人认识上的不同。
情绪(emotion)[2]:
——绳子让我受到了惊吓!这让我身体本能地想起了以前咬我的那条蛇!
情绪往往基于感官上,与客体互动的经验而产生。但有时候这种情绪经验并非是能够被我们所意识到的,可能潜藏于我们的潜意识中。形成一种情结,不断地激发我们的情绪。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们形成了一种“怕蛇咬”的情结,从而导致我们面对类似客体(例如绳子)时,会不自觉地产生和面对蛇一样的相同情绪反应。
情绪每个人都有,我们的情绪是一种很自然的反应,它存在于生理性的神经(感官)刺激中。我们不应当以一个人的情绪化反应,就把一个人开除思维类型的籍贯。当你厌恶着一个人的情绪化时,说不定你也在情绪化(开始套娃),学习MBTI和八维类型的第一步——学会尊重他人
情感(feeling)[3]:
——以情感联结为导向的理性(判断)功能,海绵宝宝很讲“义气”,ta总是基于“义气”去安排自己的生活。
情感大多是发生在自我与某一特定内容之间的一种过程, 这是一种在接纳或排斥(如“喜欢”或“反感”)意义上赋予特定内容以某种特定价值的过程。
例:我喜欢ta,因为xxx很戳我的点;我不喜欢ta,因为xxx很踩我的雷(评判情感价值的过程)。
有时候情感反应的过程,会首先以一种情绪(emotion)形式单独出现。我们可以明白的是,情绪是形成情感的基础,情绪更会本能地对当下某种事物、人,做出接纳或拒绝(喜欢/厌恶)做出评价。而情感会更多考量到更多意识空间的内容,整体性的特定价值判断,再作出总结性的评价。
例:即使我不喜欢xxx的某个点,但是ta很会照顾我的情感,所以ta还是一个不错的朋友嘛!
不论在何时,情感都是一个主观的过程,即使它与每种感觉(sensation)都紧密关联,但情感过程很可能是不直接受外在刺激的影响的,情感过程往往很独立地运作。
即使一个人是看似“麻木不仁”的,实则仍带有一种情感的色调,这就等于说,表现出冷漠也代表着某种情感上的评价。
譬如说日漫里的“傲娇”,口嫌体正直!明明很想获得情感上的关注,却表现出了相反的样子(反向形成)但这种相反反应也代表了,她们自身的情感对情感表达的评价~
因而情感是判断功能, 不过,与理性不同的是,情感的目的并非建立在概念关系的基础上,而是以情感联结为导向的。虽然情感本身也是独立的功能,但它很容易对其他功能产生依赖性——例如思维功能(Te/Ti);情感也就成为了思维的伴随物,如果想压抑情感,就不断顺应思维的过程吧。
其实用思维压抑情感,一种理智化的过程,强烈不建议各位这么干。另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刻板印象里:思维类型(NT/ST)是个无情机器人,因为在他们总在不断地理智化,以至于我们难以看到ta的情感。
荣格所谈论到的情感功能,就是属于此一范畴内的,他将情感看作是独立的心理功能。他以个体情感是更多朝向客体(他人)还是主体(自我)为标准,从而定义了内倾情感(Fi),与外倾情感(Fe)功能。
感情(effect)[4]:
——情感与感觉的混合,爱你不仅是情感上的,更是生理冲动~
通常,“初级的”情感过程是具体的,它往往需要依赖其他功能,才能更好地表现出来。尤其是与感觉相混合。在这种状况下,我们称它为感情,以此来意指一种几乎无法分割的情感因素与感觉因素的混合物。
我们的观点思维等等其实都带有情感评价。而当情感的强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转变成了感情,即一种伴随着明显的身体神经刺激的情感状态。情感与感情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产生身体能察觉得到的神经刺激。
情感和感情的界限通常并不太明显,如果(主体/自我的情感)情感(对客体/他人)达到了一种强度,就会释放出生理性的神经刺激,从而成为一种感情。
日 久 生 情,如果你抓到我我就让你嘿~嘿~嘿
不过,还有一个区分感情和情感的方式:感情可以体会到自己身体上的神经刺激(生理冲动);而情感却不能,因为情感的心理强度太过微弱,能证实它们存在的只有最精密的仪器了。
二.情感功能为什么在荣格定义里是理性功能?
首先很多人对理性与非理性功能的释义有误解,在这里进一步给出修正
理性功能、非理性功能与是否情绪化毫无干系,两者对应的是迈尔斯知觉功能与判断功能的术语
理性功能(又名迈尔斯术语里的判断功能)让我们知道我们要做什么,这个东西是什么
【Fe,Fi,Te,Ti】
知觉功能(又名迈尔斯术语里的知觉功能)让我们看到我们能看到的,这个东西长什么样[5]
【Se,Si,Ne,Ni】
知觉功能可以简略理解为:视野风格,事物感知
判断功能可以简略理解为:思维模式,事物判断[6]
在John Beebe的《类型与原型》著作中明确地说过知觉功能对应的是非理性功能,而判断功能对应的是理性功能。只不过理性与非理性功能的区分是分析心理学派的叫法,迈尔斯为了不让大众误解更改了术语,意思是一样的
理性在荣格定义里是指属于思维标准、能够明确属于认识范畴内的事物;而非理性的定义则是超出理性(即思考标准、能够明确属于认识范畴)外的事物
看完章节一之后,各位应该划分清楚了感觉→情绪→情感→感情定义上的界定了。那么,我们在这里就需要通过简单的例子,进一步讨论情感功能为什么是理性功能了。[7]
例子1:
现在小A是一名公司的员工,小A是一个重视思维和逻辑的人,在一次开会上他觉得老板的方案有问题,便耿直地在开会时指出了问题。毫无疑问老板不仅感到很尴尬,更没有回复你,同事们也一片沉默。在之后你发现你的工资被各种名义扣除,而另一个方案能力不如小A的同事在开会后找老板讨论了方案的问题,却被采用了。小A百思不得其解,这是为什么呢?
分析:
实际上小A忽略了指出问题时的场合、氛围以及情感因素,在这种场合下他太注重表达自身的思维,而导致他忽略了开会时作为员工,在氛围上该做的事情就是尊重老板以及考虑到同事们的感受。小A忽略了这点,这是他情感功能劣势所带来的表现。而另一位同事能力上虽然不如小A,但ta懂的如何考虑情感因素、氛围场合等等,所以选择了私下找老板讨论,也因此,即使她的方案能力不如小A,但却被采用了。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另一位同事的情感功能比小A强很多,甚至有可能是情感类型。在这个场合中,另一位同事主要使用的是Fe功能(外倾情感),因为她的情感重心主要放在照顾外界的情感氛围、场合规则上。
因此,外倾情感功能,通过这个例子表现了作为理性功能的作用,本身也是一种能力以及策略。
例子2:
现在小B是一个超龄未婚的男性,家里不断安排小B去相亲,却屡屡卡在表白困难招致失败。实际上小B照顾他人情感和情绪的能力是还不错的,但不知为何,表白时每当女方问:你因为什么喜欢我啊,我有什么值得你喜欢的地方时。小B却支支吾吾,说:“因为你真的很好,是我的理想型”,却往往被女方认为是敷衍,实际上小B对自己没有真实的感情。但小B确实是有真情实感的,但他往往很压抑个人情感的表达,也一直不明白女方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答案。这是什么原因呢?
分析:
我们可以说的是,小B的Fe功能是相当不错的,很多时候他会主动考虑到他人的感受,但我们往往在过多照顾他人感受时会过多压抑个人情感,甚至对自己的感受是模糊的。而且,Fe功能主要是迎合氛围的情感功能,而很少考虑到他人和自己的真实情感感受,一切都容易为了氛围而服务。也因此这个例子中小B是缺少了Fi功能的使用,也就导致了相亲恋爱屡屡不顺,能够判断对方真正情感需要、以及自身的真正情感需要本身也是一种能力以及策略。
总而言之,实际上情感功能处于优势功能位置的类型,情感调节能力往往更好、不易情绪化;思维功能处于优势功能位置,就代表情感功能处于劣势功能位置,相应的,他们的情感调节能力会更差、同时情绪化的情况出现的频率也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