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的自我
在情感三元组中
在本能三元组中,我们看到,我们实际上几乎很少占据着自己的躯体并真正以自己的全部活力来生存。
同样,我们也很少敢于充分居于自己的内心。
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它通常是势不可挡的。因此我们用所有各种反应来代替真实情感的力量。
这就是情感三元组即类型二、三和四的核心困境。
在最深的层次上,心灵的品质是认同的来源。
当你的心灵打开时,你会知道你是谁,“你是谁”与人们如何看待你亳无关系,也与你过去的历史毫无关系。
你有一种特殊的品质,某种独特的并且就属于你个人的东西。我们正是通过心灵才认出并欣赏我们的真实本质。
当我们与心灵进行接触的时候,我们感到被爱与得到重视。
而且,正如伟大的精神传统所教导我们的,心灵揭示出我们是爱与价值。
我们共享了神圣的本性,这不仅意味着我们得到神的爱护,而且爱就存在于我们身上,我们是爱得以进入这个世界的管道。
情感中心
现在,当你阅读这一页的文字时,请将注意力集中到你的内心。轻松地做几次深呼吸,感觉空气深入胸腔。
在这个领域你体验到何种感觉?让自己放松,深呼吸,看看你在自己的心灵领域感受到什么。
感觉很尖锐吗?温柔?疼痛?你真正体验到什么感受?如果这种感受具有颜色、形状或味道,那么会是怎样的呢?
这种练习对于你的自我感知会有什么影响呢?
不过,当我们的心灵被封闭和受到阻碍时,我们不仅与自己的真实身份失去了联系,而且我们不会感觉受到重视或爱护。
这种缺失是无法忍受的,于是人格就得以介入,并创造出一个替代性的身份,找到其他能够给我们提供价值感的事物。
这通常是寻求来自于其他人的关注和外在的肯定。
因此,情感三元组的这三种类型主要是关注自我形象的发展。
他们通过树立一个错误的身份并与之认同,来代偿与心灵的本质特性缺乏更深联系这一不足。
随后他们向他人(以及他们自己)展现这一形象,希望它会获得爱护、关注、赞同以及受重视的感觉。
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类型二、三和四都是最关注其“自恋式创伤”的类型,也就是说,关注因为他们孩童时代的真实样子而不受重视的情况。
因为没有一个从孩童时代过来的人不带有某种程度的自恋式损伤,我们作为成人要真诚对待他人会面临很多困难。
总是存在一种恐惧,认为当一切都已说完和做完,我们实际变得空虚和毫无价值。
悲催的是,我们几乎从未真正彼此认识,或让自己被认识,无论我们属于何种类型。
我们用一个形象来代替,似乎对这个世界说,“这就是我,不是吗?你喜欢它,不是吗?”
人们也许会认可我们(亦即我们的形象),但只要我们认同自己的人格,某种更为深刻的东西就未得到认可。
情感三元组的人格类型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种困境的三种不同办法:向外去取悦别人,这样他们会喜欢你(类型二:);
实现某些成就,在某方面变得杰出,这样别人将会崇敬和认可你(类型三.);
或是有一个关于你自己的精巧故事,为你个人的特性赋予极大的意义(类型四)。
情感三元组中有两种主要的主题,涉及身份问题(“我是谁?”)与存在敌意问题(“我讨厌你,因为你没有以我想要的方式来爱我!”)
因为类型二、三和四的人都无意识地了解其身份不是其真实自我的一种表现。
无论何时,只要他们的“人格一身份”不被确认,他们就会作出敌意的回应。
敌意的出现,既是为了转变那些也许会质疑或贬低这种身份的人的注意力,也是为了使这些类型能够防御诸如惭愧和羞辱感等更为深层的情感。
类型二在他人对自己表现出的关注中寻求价值。
类型二的人想让大家需要他;他们试图通过为大家提供能量和关注,来获得有利于己的反应。
类型二的人为了建构其自尊,试图为自己主动表示的友好、提供的帮助和善意而寻求积极的回应。
他们的情感焦点是向外的,落在其他人身上的,不过,结果却是他们通常难以了解自己的情感的真实含义。
他们常常也会觉得不被欣赏,尽管他们必须尽可能隐蔵这种感觉所带来的充满敌意的情感。
类型四的情况正好相反:他们的能量和关注都是向内的,是为了保持自我形象,这种自我形象是建立在过去的情感、幻想和故事的基础之上的。
他们的“人格一身份”着重“与众不同”、不像其他任何人,结果就是常常产生疏离感。
类型四的人往往会产生并保持各种情绪,而不让任何实际存在的情感出现。
不那么健康的类型四通常会将自己视为其过去的牺牲品和囚徒。
他们相信,由于所有降临在他们头上的悲剧和伤害,自己已经没有希望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这也就是他们吸引其他人的注意力和同情的方式,由此也是获得某种程度的认可的方式。
类型三是情感三元组中的核心类型(处于等边三角形上),其注意力和能量同时导向内部和外部。
就像类型二那样,类型三需要来自他人的积极反馈和肯定。
类型三主要想通过成就来获得价值;他们发展出有价值的人应该是怎样的这样一些观念,然后试图变成那样的人。
不过,类型三也进行大量的内部“自我对话”,试图创造并维持有关其自身的一个连续性的内部形象,就像类型四那样。
他们一直面临着“相信自己的新闻稿”而非相信事实的危险。
尽管这些人格类型都呈现了各种不同的形象,但从骨子里他们觉得自己毫无价值,他们的很多人格议程都是试图在自己和他人面前掩饰这一点。
类型二试图通过做出如下的表达来获得某种受重视的感觉:“我知道我有价值,因为
其他人喜爱和重视我。
我为人们做好事,他们欣赏我。”类型二是拯救者。
类型四则处在这个谱系的另一端,他们是被拯救者。
类型四告诉自己,“我知道我有价值、因为我独一无二,不像其他任何人。
我很独特,因为有人历尽艰辛来拯救我。有人费尽心力来关注我的痛苦,因此我肯定是有价值的。”
类型三是模范人物,他们不需要拯救,好像在说,“我知道我有价值,因为我做事井井有条,不会出错。
我因为自己的成就而有价值。”尽管他们各自都有“建立自尊”的方式,但这三种类型的人都缺乏恰当的自爱。
如果说本能三元组中的这些类型试图控制愤怒的感情,那么情感三元组中的类型二、三和四则试图处理羞怯的情感。
当我们的本真、本性的品质不再映照出早期孩童时期,我们就会得出结论认为存在某种问题,由此导致的情感就是羞怯。
借助他们的自我形象,他们试图觉得自己有价值,希望由此摆脱羞怯的情感。
类型二变得超级友好,试图爱护并服务于其他人,由此他们就不会觉得羞怯。
类型三的表现变得超级完美,成就也极为突出,由此他们将能够抗拒羞怯感。
类型四通过将失落与伤害加以戏剧化处理,将自己視为牺牲者,从而避免更深的羞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