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型人格副型自保1号
2020-05-12
主讲:李想老师
整理:郑杰(天地豪情)
李想:
大家晚上好啊!我是李想,今晚分享1号自保型。
今天的课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来分享一下文中所引用的纳兰霍老师的话,第二部分来分享作者路易斯·塞拉的转化流程。
这一章当中的从文字的表述上是我个人非常习惯的一种风格就是作者本人的语言比较犀利,文字比较爽脆,听起来有一种庖丁解牛一般的骨肉分离的那种爽脆感。在这一章当中看到了更多纳兰霍老师的话,所以第一步,我首先来说一下关于文中所引用的,纳兰霍老师的三处语言。
第一处就是在开篇的时候他提到了一个观点,他说:
偶像破坏者们的立场是反对象征和符号,试图从形式的背后寻找意义的源泉。如果说温和的偶像破坏者的立场是一种健康的立场,甚至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那么当遇到人们为求安然入睡而紧紧抓着不放的伪解决方案时,又能有多健康呢?——P32
我还是被这个伪解决方案所刺激到了啊!我昨天晚上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搞得我有点小失眠,大概应该一点钟才睡着。我个人其实对于这个为求安然入睡而紧紧抓着不放伪解决方案还是有切身体验的。我在接触九型人格之前和在接触九型人格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觉得我一直都是有这样的症状。所以我就觉得可能很多人在成长的路程中也会有类似这些课题吧。比如说我个人年轻时的一个习惯,就是当我的关系有挑战的说我可能就会去换工作,搬家,换城市或者是专业精进这类的行为。当我在工作上平静的时候,那可能我就是回到家庭生活,比如说我要生个二胎之类的,我有时觉得这个也是逃避人生的一种体现。当两个方面都存在挑战的时候,我可能又会去到一种强大的自我调解,或者说一种内在的自洽。所以我觉得安然入睡,就是在整个成长的历程中的这些,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段内在我的个体上也会存在这种现状,所以我就觉得接触九型这么多年,自己觉得有很多的成长,也是一个进两步退一步,也在某些时段不断盘旋的这个过程。所以这句话对我还是蛮有刺激的。这是一个觉察和对照。
第二个部分就是关于醒来。我从第一讲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放这首歌,本文的作者他第一次提到了这个观点在前边。我们都知道大家在说什么,但是以文字的方式这么直白地表达出来,就是在这一章他才说,说如何才能醒过来,不再只求安然入睡。在这一点上呢,纳兰霍老师在第35页,作者引用了老师的这句话,他提了一个观点,他说:
许多人寻求灵魂的重生,但是只有极少数人才是上帝的选民。——P35
关于这一点,其实我这些年在圈子里也是蛮有感触的。因为我是一个4W3的类型,这个就决定了我在灵性和商业的部分都蛮感兴趣的。我应该在2012年前后写过一篇文章,就是九型人格灵性与商业的桥梁,我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所以我就觉得呢,因为我这两个部分的群体都会经常涉及到,我也会发现很多人在理性的追求这个部分其实本来也是陷入一些很大的误区。比如我们经常会见到有一类人,他会追求一种头脑的开悟,我周围就是脑区偏多,特别是5号6号偏多,他追求一种知识上的一个积累,智力上的一种洞见,那他可能就看佛经,看很多的经典,研究很多的密宗心法,他会不断的在这个方向的去前进,就是知道了,非常多的概念,也会对人的修行过程中的几重境界非常的清楚,特别热衷于在同行之间或者是在同性之间探讨类似的一些话题,我把它称之为一种头脑的开悟。
那第二类呢,就是我把它叫做灵性的麻醉,当然别的地方可能也有类似的说法。我在一些修行团体当中的也经常会遇见,我在一些QQ团体中会遇见一些人,他们明明有公司,也有很切实的家庭责任,他们常年就沉溺在这样的课程当中不愿意回来,而且不愿意回到人世间。那很多人呢,其实是借由这种灵性的修行逃避了自己现实的生活,自己实际的一个压力。很多人最后可能会宣称说,我可以跟神沟通,但是我不能跟人沟通。其实无论是头脑的开悟,还是用灵性的麻醉,整个它体现出来的可能都是一种灵性的逃避。但是其实这个事要认真说起来,其实这又是一群非常认真的一群求道者,他们是非常努力地去靠近真相的过程。所以我会觉得在开悟这个部分,或者老师说极少数人才是上帝的选民这个部分,其实我一直有一个观点,我觉得古往今来,不论在任何一个历史,就是这些人都是凤毛麟角,就是他们是极少数的,不会变成一种大概率的事件。就像这个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就那几位,最顶尖的艺术家就那么几位。我们可能在历史上可能会有一个共识,说释迦牟尼他开悟了,我们可能会认为老子开悟了,那么我们也不能肯定说,比如说孔子他有没有开悟啊,那么也有一种说法。可能很多人会觉得王阳明可能也开悟了,但是这些都是一种臆断。所以说每个时代里到底存在着多少这样的人,我个人认为比例上是极少的。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也会如此,所以我个人就对纳兰霍老师这句话是有一个很大的感触,就是说只有极少数人才是上帝的选民。坦率地讲,我个人在这方面没有特别强的一种信念,觉得就是我会是这极少数人的中间的一位。我个人在这方面有一个目标,就是希望能够做一个清醒的,能够去某种程度自洽的人,可能又回到前前面那个所谓那个沉睡的部分,这是我对纳兰霍老师的这句话的理解。
第三个部分,就是老师在说1号的时候他提了一个观点,在书的三十七页,他说:
“1号不相信,生命有其自然规律,他们喜欢改天换地”—P37
有一位自保的1号的女子说她被这句话狠狠地打了一个耳光,她说:
我意识到我对自己、对事情和对他人施加的压迫,我孜孜以求的不懈努力,犹如疯狂的怪兽,背后潜藏着很严重的问题。付出,控制,无法相信身体有其有机的自我调节和自然节奏:呼气—吸气,饥饿—饱腹,疲惫—休息,责任—快乐……
——P37
其实我个人的一个感触是:不仅1号是如此,我觉得人在型号模式里都是如此。就是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也有很大的感触,我觉得人生所有的冲突和努力都是源自于你不相信这个自然规律,没有臣服,没有去顺其自然,我觉得所有的类型和在型号里的时候都是喜欢去改天换地。这里不说多么复杂的心灵成长层面的东西,我就觉得人的自我悦纳都是一个非常缓慢的里程,在不同的年龄段都有不同,这个课题。比如说我们跟身体的关系,那我现在正好今年44岁啊,就是人到中年的女人。比如说你关于身材的胖瘦,皱纹,你在这个年龄段要不要节食,你如何去皱纹,甚至我们对于荷尔蒙的自然涨落……这个四十多岁,可能我的焦点也会去到所谓的这个什么时候更不更。就是说人对于自己身体层面的东西都很难坦然的去接受自然规律,就更不要说我们在关系里,比如说在亲密关系里,我们对对方有诸多这些要求;在亲子关系里,我们对孩子有诸多的一些期待。所以我觉得这个部分,其实是所有型号共同的命题。这章的作者路易斯·塞拉我觉得形容的特别好,翻译也特别棒。就是他很多分析得特别美,他提到了有老师去“抽刀断水”,他认为这个是不能去这样流淌的,我需要对你提出一些干预和建议,你流得太慢了,没有按照我设计的河道来走。所以我觉得抽刀断水,其实应该是所有型号在模式启动的时候有个共性的问题,只是他还是以不同的方式在运作的。然后他用了一句词“花自飘零水自流”,翻译得很美,他也说,要能够体验到这种逝者如斯的感觉。所以我觉得所有的型号在转化之后可能都会到这样一个自然的接纳的,然后臣服的,相信事物发展,有其自然规律的这样一个境界,这是第三个方面我的感触。
第四个方面呢,就是这个书里边引用了一个《路加福音》。他形容了人们这个人格和本体的关系。很多东西提得很清楚。他说:
本体和人格之间的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们是否该消灭人格,让本体茁壮成长?我们又该如何认识到自己的人格呢?——P35
我相信每个接触到九型人格的人都会觉得,哇,这个事情对我们如此重要,而这个事情几乎又跟我们与生俱来,然后这个事情又如此的顽固,我们想要去转化它,那么它在我们的生命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我们应该如何跟它来共处?这个作者给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答案,他借助了路加福音这个故事,大家会看到:
在这里,褥子是这个人的人格;而瘫痪就是这个人的本体。他曾经坐在褥子上四处游走,是因为这时本体受人格驾驭,——P37
就是我们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在无意识的自动化地被自己性格捆绑的过程中呢,我们的本体是受人格驾驭的,所以呢,他患的就是人的本体缺乏了生命力,那后边的,他也写了1号他这个呈现是什么。然后当他痊愈的时候,你看这里有句话非常重要:
他不能扔掉褥子,宁可随身携带着。瘫子恢复了对身体的自主权,重获行动的自由。——P37
而这个时候呢,人格开始受本体的支配,那么这里边有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呢是人格它并没有消失,他只是开始受本体支配,那这里边只是一个支配权和控制权的一个转化。所以我觉得作者引路加福音这段话,对于九型学习者是一个特别清晰的方向,这是关于老师的引文和我个人感触比较深的四个点。
那接下来第二个部分呢,我们就进入这个具体的自保型的1号。那这自保型1号的描述呢,伊查索称之为痛苦,而纳兰霍老师称之为担忧。老师讲了:
担忧是他们最爱做的事情,而且这不仅只是一种过分担心的行为,甚至也不是说这些人觉得有必要去担心,而是他们根本就是杞人忧天,有时甚至为了解决一个压根儿就不存在的问题而弄巧成拙。——P32
就是它是一种强迫症一般的用心:
一种想要掌控一切的欲望,起动机源自个体的生存和安全受到威胁所引发的恐惧。——P32
那这个是关于自保的部分,而且自保一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他把他的那种愤怒隐藏在他的彬彬有礼的善行和乐于助人的态度背后。也就是说他将愤怒转换成了善意,那这一点呢纳兰霍老师在2017的IEA的会前资料里面有一个部分形容它是一种“担忧的激情”,不仅仅是行为层面有一种要带爱心的需求,需要知道事情是怎样变成这样的;而且常态是比较吹毛求疵的,就是必须把所有的事情都照顾到。我婆婆她是一个自保1,我跟她现在为止,真正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15年的时间,就是我对于自保1的这种从睁开眼睛所有的大事小事的那种担忧,真是体验的,我可以说我的体会是非常深刻的。因为他就是实实在在的,每天呈现在我的生命里那,比如说像疫情发生了,那这个是担忧安全问题,传染问题,孩子学业问题,我们的收入问题,未来的经济发展问题,具体的衣食住行问题。即便在没有这样的一些极特殊的情况,现在也是每一件事情都是需要担心的,每一件事情都不是恰到好处的,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去掌控的,每一件事情是需要知道他的来龙去脉的。我们对于不论是自保也还是别的一的这种对于错误的这种敏感度,大家都有体会啊!所以真的就像那种在你眼前晃动的一个内在里藏着这个愤怒和担忧的一个火药桶,就是这样一种感受。这是我说担忧,就是呈现在我们生命中的一种能量。
那接下来呢,我们就来讲一下1号自保型的转化。这个路易斯·塞拉呢,他写得非常明确,他这个语言的优点就在于爽脆犀利本质,但是又没有云山雾绕,令人费解,他的话读起来很过瘾,但是其实也并不需要过多的解读,因为他说的很清楚,我们也没有什么不懂的,所以我们就来共享这个部分,就是不断的强化和学习这个过程。我按照他的顺序来进行他的分享。基本上他是十个层面。
他的第一个方面呢,就说了:
完美作为一种机械式搜寻,是一个陷阱,能阻止人们获得自己真正寻找的东西。——P33
它这里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说我们如何来摆脱这种循环的束缚,逃离自我脚本程序的控制。可以说在1号这三个部分的描述当中呢,这一章当中的把这个问题,说的是最清楚的。
那第二个部分呢,他提到了,就是相信自己的转化的途径是正确的,这一段有一段话,非常精彩:
完美主义和愤怒之间是一种机械反应的关系,是一种现成的脚本。这当中没有自由度,没有任何的灵活性,没有爱,只有公正;没有认知,只有控制。没有本体,只有自我。——P33
这句话它既是形容每个自保1的这个过程,那当每个型号,现在自己的模式里的时候其实也都是这样的一个过程。这里它形容的是这个完美主义和这个愤怒之间的这种机械对应。
然后第三个方面呢,我就是想特别的强调一下,他说觉醒的产生,就是我们怎么样才能去觉醒?因为他说:
转化的第一步便是觉醒:了解自我的运行机制,解开让人深陷于存在脚本中的枷锁。——P33
但是这种变化这种领悟这种血型是怎样产生的?他就有点提了一个觉醒和痛苦的关系,他说:
当觉醒发生时,你会感到仿佛脚下的地面裂开,而你坠入了湮灭的深渊。但是如果觉醒会造成创痛,那么创痛也会激发觉醒。一场生死攸关的危机,一次痛彻心扉的分手,一场毁灭性的经济危机,一次职场上的失败,一次陷入绝望的崩溃,一场极限体验——所有这些都会让自我受到深深地震撼。——P33-P34
那这个部分呢,其实我就是想到了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很多人会没有觉醒。我个人觉得,当一个人苦没有受够的时候,他还撑住的时候,他就不容易醒来。就是我们会说,或者是这个苦没有受够,或者有些人其实在这个关系里,或者是在他这个状态里他是有一些享受的。那这个其实有个直观的比喻,就比如说,我们看到有一些在外人看来比较糟糕的一些关系,比如说有一些家暴的婚姻,有一些不断出轨的两性之间的关系,那在外人看来,这个人都应该早就去放弃了,可是你看很多当事人还是在其中。那我会觉得就是苦还没有受够,就是他还没有到达他那个界限和强度,也就是我们还可以去支撑,然后这里也提到了说的:
你对局面失去控制,对自己提要求却颗粒无收,所有努力都付诸东流。当面对这些几乎无法解决的冲突时,你必须敞开心扉,相信他人——P34
所以我一个感觉是我们很多人的苦没有受够没有到那个程度,另外我不觉得个体的生命就是成长,他也有自己的节点和机缘。我觉得你就是没有到那个节点,你就没有办法降到谷底,你就没有痛彻心扉,你就不会去弃权,所以这里边,他说这个观点的就是你就会去弃权,你首先就会有个生命,就是放弃对这件事情的控制。那我觉得垂死挣扎的时候其实是大部分人的常态,我们说弃权真的是一个挺难的事情,那这边也提个观点:
你必须敞开心扉,相信他人,相信老师或者治疗师能够帮到你,哪怕他们本身并不完美。——P34
我觉得这个也是现代人学习上的一个非常大的困扰,就是我们现在学习的途径非常的多,也有很多的一些老师,真的是一个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但是你要说我们每个人心里说,嗯,对,某个老师有多么的笃定和信任,我个人觉得包括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嗯,也是一个挺大的课题。所以说有很多时候你是有困惑的,但是你说你能够去全然的相信另一个人能把你从这个过程中,就把你从这个状态中拉出来,某种程度上解救出来,或者说他伸出援手,那这个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也是一个课题。这是说到觉醒和转化的这个过程和痛苦的关系啊!然后他提了一个观点说,这里边转化的一个悖论呢,就是坠入地狱是第一步。在不同的部分呢,老师纳兰霍和这个作者也都提过了这个观点,就是说你必须先进入地狱之中,自我是必须去粉碎的,你必须先要弃权,然后你就必须经历的那个地牢。而这个部分,我想是相当多的人,就是韧力和信念不足的时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就是为什么相当多的人还都是盘横在路上。这里作者也用了但丁的话:
在但丁所描述的愤怒的炼狱中,人被烟雾遮蔽了双眼,“我都睁不开眼睛了”。
——P34
然后呢,当你把这些东西都丢掉的时候,那这里面提到了一个自保1是要想获得自保的安全感,就必须丢弃所有的安全保障。所以我觉得这个成长路上,他确实是一个革命的历程,就是说你那个小我,你那个自我和旧我要去彻底的粉碎。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人真的是一个打乱重组的过程。我看很多那种成长,那些笔记也都形容了这样一个涅槃重生的这样一个过程。
第四个方面呢,他提了一个观点,他说:
在以美德之名而不懈努力的人们所怀有的担忧当中,会发现一些作为维持工作一部分的持久觉醒的阻碍。在落地到感觉和直觉的事件之前,是不能出现皈依的。——P34
那个里面他形容了他自己的一个成长历程,也是我刚才说的这个部分,他说他在很多的房间中穿行,那这个代表了其他能够掌控的一个环境。但是他总是想方设法的去躲避城堡的地牢,他知道他的恶犬和恶龙是关在这里的。我会觉得这个是每个人的一个核心阻碍,就是我们都知道自己生命中的一个课题在哪里。比如说我们可能也都会去调整自己的情绪,我们也会去跟周围的世界有一定程度的和解,我们也会促成一部分的自洽,我们也会处理一些现实的关系,我们在面对名利情仇所有这些课题的时候可能都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我觉得每个人在自己最核心的议题那个部分,我觉得一直是是围绕,或者说在周围逡巡,我觉得这是大部分人成长的一个本能的一个反应,就是你最痛的那个部分,你总是很难下定决心去直面它的。我们很多的时候就宁愿从一些周边的系统当中,好像就是类似于一种这个保守疗法的方式来面对我们的生命课题。就是很多人,我觉得都是很难去直面他的,所以说这里边也有了作者特别喜欢引用别人的话,挺好的。他引用了尼采的一句话,他说:
只有经历过地狱磨难的人,才有建造天堂的力量。——P35
从哲学角度,这是一个思辨的一个结果,就是这个事情的两级,这是关于第四个方面。
那第五个方面呢,就是他是针对自保一来说的,他说接受和从容是1号自保型更高层次情绪中心的核心品质,这个作者特别好的一个部分就是他把这个自保1对各个节点都写得特别清楚。他说一个是接受一个是从容。这个喜欢这个接受当中呢,他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我刚才也比方了,就是关于抽刀断水到这个能够接受花自飘零水自流的这样一个状态:
这一型不再追求完美主义或渴望掌控一切,也不再对事物的本体提出过分的苛求,而且还能拓宽他们对自由世界的视野,建立对生活的信任。再也没有理由担心河流会入不了海了。于是转化的两厢项良性效应便出现了,那就是接受和从容,这二者是1号自保型更高层次情绪中心的核心品质。——P38
这就是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接受和从容,接受是迈向深层转化的第一步。我相信我们很多人也是从理上接受臣服这个概念,我以前讲课会调侃,我说从灵性成长的角度就是臣服。我说甚至某些时候从鸡汤和一些心理学的一些常见概念中,我们叫接受,老百姓讲就是从了。那这个事情是个挑战。这里边说当一个1号自保型终于意识到河流不用人去推也能流向大海,该是多么的释然,但是我们就是不相信事物发展有其自然的规律,就是不相信身体有它自己的机智,就是不相信关系有它的轨迹,也就是不相信孩子可以有自己的发展,也不能接受自然的衰老和病痛,甚至我们也不能接受人生的常态就是苦乐参半,这不都是一个接受度吗?所以他说接受是迈向深层次转化的第一步,那当然,对于自保来说呢:
拥抱现实,接受事物自身的发展轨迹,不拔苗助长,而是悦纳自己,认可生命的节奏。放弃夸张的掌握欲和瞎担心,无所不能的幼稚幻想,让位于对现实的默默接受,而不是操纵现实。——P38
然后他就里边提到了这个遗憾,自保型的三个词:
铁面无私的法官,走火入魔的控制狂,冥顽不灵的完美主义者,通通被消解了。——P38
我觉得这个作者的辞藻是太美了。第二,他说从容是自保的第二个情绪比较高级的情绪品质就是从容,是与愤怒截然不同的另一种美德。这里边,我要区分一点,它这里面有个区分特别棒,他说:
知觉和愤怒的表达获得了新的外衣,愤怒并没有被否定,它的表达不再需要披着善意和礼貌的外衣。——P39
这很清楚了,就是说你可以你可以去发火,然后不需要再去找一些礼貌的一些措施啊!就是甚至是这个带着一些伪装的,也不需要再用一些我们的教育或者教养这些东西作为借口。你看这里边他出了一个词,说:
有意义——因而也就是可转化的——的反应是直面自己的感受;看看它从哪里来,如果适宜的话就表达出来,否则就平复它,驾驭它。这样的话,就能够避免落入“渴望改变世界和他人却无法面对自己”的陷阱。——P39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呢,就是愤怒披着礼貌的外衣是压抑的,他是有面具的,这是第一部分。那第二呢,很多人可能就进入了一个反方向,那就是说只要是我愤怒了,我就发火了呢,其实这个也是一个自动化反应阶段,那这里他提了第三个非常清晰的就是人的机械反应,是直接付诸行动,然后我们的转化就在于呢,你其实是有一个停顿的,这个就相当于在你的愤怒和发火他发火之间是有一个休止符的,越是觉察得深的人,这个休止符的时间越长;而越是觉察得浅的人休止符的时间越短。而没有觉察的人,他就无缝链接就成了一个自动化的反应。所以我觉得这也是所有型号成长中,在这个你的本能模式启动的时候都可以慢慢的去找到这个休止符。这里有句话“存在本身就足以成为被爱的理由”,而这个概念,也真的是指导太久了,然后所有的型号都是在用自身的存在感自身的模式去寻找自己被爱的这个理由啊!这里有段话:
所有隐藏在善意和客气面具假的完美主义,都无异于一种嫖娼,因为他们就像假币,意图只是用钱去买到爱而已。——P39
那这个是我们大多数人的一个生命常态啊!
他接下来提到了第六个方面,是转化的一个指标,是感觉的流动性和自发性。那这个对于一些相对比较僵化它的型号呢,都有这个问题,那自保1在这方面课题也是非常的重。就是他能够很自然地去表达他的感受,能够去开玩笑,能够跟别人接触,生命没有那么严肃呢,这个都对他是一个特别好的一个转变,这是作者提得特别明确的一部分,就是1号他一个很好的成长方向,就是感受到这种流动性和自发性,而且他关怀别人的时候也不再去把别人是不是好人做一个标准,那这个就也是社群1的时候也分享过这个问题,就是你开始具有真正的一种利他之爱,而不是那各种挑三拣四的评价,就是我只有去关怀那些好,就是按照你的这个行动来说,那这里边是转化的一个重要指标,那这里面也提到了,就是说他的行动,给自己的一个界定就是少担心,可以多做事,可以每天给自己加码少一点,让自己能够心境平和,然后也让别人和这个世界都相安无事啊!
然后第七个方面他提到了,他这个生命本能非罪化的过程,这个是1号的一个核心的一个议题,自保也就更为明显,因为1号的自保型对前途总是有一种深深的焦虑,他们认为这种非罪化的过程会让自己置身于纪律和戒律的烈火之中。我们都知道,1号他在享受生命,这个层面只有议题的就是他总是用这种责任和义务去取代了生活中的快乐和享受。让他们能够去享受生活的常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开始学会享受生活的点滴,享受散步,享受音乐,享受大自然,这对于1号来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但是在这个部分,我插一句我的,刚才分享的家人生活,我在这个方面的,其实是看到了很多人切实的一个转化历程的。像我婆婆她今年已经76周岁了,她在这15年间,反正也是持续不断的,我也跟她分享了很多九型人格成长的部分。她从一个极致节俭,从来不享受、很少去享受生活,然后就是各种为家庭尽责任尽义务的那样一个状态,开始慢慢的能够发展成自己去看海,买新衣服,给孩子和我们买一些相对品质较高的,价格也较贵的一些日用消费品,在母亲节的时候也很坦然的接受些礼物,甚至你去提一些相对在以前她觉得高的消费的时候她都能够去接受。这两年也会慢慢的每天吃饭的时候都自己倒上一盅酒,都是一个很大的一个转变。就是我个人觉得,一个老人家其实她在这个较长的一个时间段内都能实现一个生命品质的一个巨大跨越,所以我觉得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希望,或者说也算一个见证。但是1号自保型怎样去成长呢?他还是会努力保持对局势的掌控让事物各归其位,在混沌中建立秩序,那这里面也提到了,不管怎么说,就是尽量不退步也是一个转变过程,那同时呢我想说就是型号的成长这个过程,他其实也存在着一个: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过程。我个人的观点就是,你型号这些特质还是在的,只不过是以一种更加灵活和更受本体掌控的一个方式存在,一种更和谐的一个状态存在。那这后边也曾提到了就是转化的指标就包括了什么呢?就是他也跟自己的愤怒去和谐共处了,它并不是消灭了愤怒,这是非常重要的观点。这个作者有句译文一定要说:
与其抽刀断水,不如笑看大江东去。——P41
真是翻译的贡献啊!
第八个方面呢,作者分享了他的1号自保型的修行方法,这群里热衷于修行的朋友,这些都是共性的一个方式:个体治疗,求道者项目,安静法,冥想,记日志,通过九型人格学习人的性格类型,回归,带着疯狂的点子去工作,治疗剧场,格式塔……。因为这书里的很多作者呢,其实他都是国际上也是经验非常丰富的,很多非常优秀的,甚至我觉得可以有些是非常卓越的国际上的九型人格的老师,就是他们本身也经历了很多的这样一些成长的疗法。有些都是在这些体系里,我们很多的爱好者,其实很多人学的也都是触类旁通的,需要借助很多个系统不断去打通。但是单就九型人格来说呢,我一直都觉得九型人格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一个学问,那就是他是一个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就是说它是可以在出世和入世是之间自由切换的,又可以融会贯通的这个学问。所以我一直在这个部分也是在探索灵性和商业的融合。所以我就觉得九型人格这个部分呢,就是如果你在世俗层面上想很好地运用,不论是你去亲子啊,婚恋呢,商业呀,工作呀,沟通啊!这些东西他都是非常精准的方式,同时我一直都觉得九型人格也是一个直达开悟的方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所有的一个法门,你其实都要去研究你生命中最大的母爱是什么,或者是有些学问里会说,你的业力里最重的地方在哪里?那九型人格其实就提供了一种精准地能够巡查跑到这个通路的方法,那你在其他的修行派别当中,你要不断地去觉察,而九型人格最大的阻碍,就在于你的主型号和你的这个副型这个部分的一个核心议题里边,那这个其实就相当于比如说你这个你这个洗手间里,比如说洗手池里堵了一池子的水,但是你只要摸到那个活塞就OK了,我觉得九型人格那个模式,那个防御机制就是那个活塞啊!就是你拿到了之后你就豁然贯通,这是我一直对九型比较推崇的一个原因。
接下来作者提到了明确的转化指标和自保型的最佳状态,这个作者特别好,他这里边又提到了有几点啊!他说转换的指标包括:
能够全盘接受现实(进到地牢中去),拥有强烈的自我觉醒,——P41
这要很强烈的勇气啊!然后他跟性本能那边坐着也有一个一样的观点,他说:
冻结一种情感的或者性方面的需求,让自己变得更加超脱,——P41
在很多修行的法门里也有这种观念,就是人在一定的阶段里还是要远离尘世的。不是让你永远远离,但是在一个中间阶段里,可能你确实要摆脱一些俗物的干扰,那包括这个需求这个部分也是如此:
更加看清自己的脆弱性,和自己内心的恐惧对话,——P41
他后面说到:
更加具备享受快乐的能力,更加自发地感受到内心深处升起的宗教性。——P41
我把这些所有的宗教性和神性都归于真我和本体这个范畴。然后,他直接说出了1号自保型的最佳状态。最后,他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转换其实是有一个阶段和流程的,那这个我觉得他写到最后的时候有一点陷入,就是我个人觉得每到灵性最后就飘了,那可能也说没到那个境界,我们就觉得是飘啊!但前边写的非常清楚的,他引了西班牙的神秘主义者圣十字若望的观点,就是转化是分阶段的,在不同的派别里他也都提到了修行是分为几个阶段的。他这里面用圣十字若望的话说,第一个阶段就是净化,第二个阶段就是启示,那第三个阶段就是合一。他这个净化的过程我理解为相当于人的自我觉察和觉醒的这个过程,那就是学会放手。1号自保型要学会放手,从心所欲,放开紧握方向盘的手。那第二个部分叫起势阶段,他这边提了一个观点,我是蛮有感触,他说:
重要执念就好比变异的病毒,它会变成另一种隐蔽的外形,再次逃出知觉的手掌。——P42
我个人是觉得性格里的议题经常各种化妆又潜逃回来。我自己的一个议题是性本能,就是用一对一链接来形容,比如说是这样的,过段时间呢,这个好像没有那么重了,然后就变成了每天打开手机的第一眼就看股票的走势,而不是去看特定的人的对话,然后过了一段的热度之后呢,他可能就会变成了一个新的,比如说一个极致的运动——一散步就是十公里,然后他又可能会变成你去疯狂的去运作一个新的项目。就是我会发现生命议题就是不断地变异,它会各种化妆,就是总是再次潜逃回来,所以我是觉得这个阶段,大家可能需要有一个反复的一个过程。然后他提到1号自保型的愤怒,在这里明确地提出呢,他说,抛开所有这些呢,就像自动驾驶一样,1号自保型的第一反应可能还是愤怒,他会希望超越这种感觉,但尽管如此,转化并不会摧毁愤怒,会让人以一种更具建设性的是去体验愤怒,他将学会与愤怒和平共处。这也是提到了,你跟你的模式和情绪的一个共处阶段,我觉得我们很多修行者和学习者可能大部分人在这个阶段。第三个阶段就是到了所有灵性成长的相对比较灵性缥缈的仙境部分了,合一阶段就是他形容这个美妙的境界了:
夜晚来临之前,最后的光线高悬在空中,星星出现在他们的周围……本体逐渐占了上风,自我虽然没有消失,但是在经历了一番企图夺回控制权的挣扎之后,被迫降到了从属地位。……保护、担忧和愤怒通通不再是重点:“现在我也没有余粮。”完美主义与爱相脱离,现在我唯一的任务就是爱。——P42-P43
那么今天呢,我的1号自保型的部分呢,到这里就结束了,那从下周开始呢,让我们共同期待李静老师的精彩演绎。
问答
回答一下初雪的问题啊!第一个问题,就是说如果别人的讲法是对未来不利的,怎么可以相信他呢?是呀,这不就是自我的一个判断吗?就只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真的不利啊!那也是一个自我的结论。另外一个就是,很多的时候一个优秀的老师,甚至大师站在我面前,那时候我们也可能会觉得这个话是不利的,所以有的时候信任就是个课题。所以它这里边说你必须发出弃权声明,才会遇到这个老师。那第二个问题也是你问的是在不讲九型人格的情况下如何影响自保一的转化。就是从他的痛苦入手嘛,我这个是极致,教学老人家嘛,也没法给她讲太多的九型人格,就是她自己也有很多痛苦的部分,就是慢慢的去渗透告诉她事情不是受我们个体去掌控的,而这个不给她讲九型人格,就跟她说完美这件事情其实是一个执念,只是你有你自己的语言来讲。我个人就是在这两点上做的比较多,就跟她说完美这些事情是一个执念,是不存在,是无法达成的,这样追求下去就是只能去痛苦的,然后慢慢去放松,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关于本体和人格的关系呢,昨天呢,我和某位老师有个聊天,他说了一个观点呢,他说模式是一滴水,就是人格是一滴水,本体是一个大海,那当然人和模式,这个回归本体的时候,那就是一滴水进入了大海。所以说这里边有还是没有呢,就是他在也不在啊!那这个提前预告一下,这个是李博文老师的观点,他将在最后一节给大家讲这个修行与成长,这个也是让我们来期待。就刚才是引用他的话,也是顺着对你那个人格和本体的回答,对大部分人来说,其实比较现实的一个阶段,还是说人格能够为本体所用,这是大部分人比较务实的一个休息性策略,我是觉得修行这件事情也是要从实际出发的,因为毕竟极少数人才是上帝的选民嘛。
对啊!我是觉得性本能、自保和有社群共同的一个执念都是完美主义啊!只是他们的焦点不同吗?完美主义是他们共同的这个课题,你看这个在九型的很多部分讲述当中就直接把这个1号定义为完美型。那当然大家指导才是更为侧重哪一个副型的。但是总体说来,他们有个共性还是完美主义,这是焦点。
对啊!自保1他隐藏起来愤怒,变得彬彬有礼和善意还是一个防御机制,那就是那个性本能1他是个反型嘛,所以比较像8号,他的愤怒,也相对比较直接一点。
我个人觉得这个自保1他是无所不担忧啊!我觉得这个世界、城市、家庭、个体都是在他的担忧之中啊!所以我就觉得简直是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担忧。纳兰霍老师不也说了吗,就简直是一个杞人忧天式的担忧。
那个是句子问了一个自保1和自保6的一个区分吧.我个人觉得其实自保一和自保六真的是挺容易混淆的这样一对号码。但是我个人认为从这个情绪中心,就是从这个三个中心去区分,其实还是挺明显的。因为自保1它的内在隐藏着愤怒,你会看到他那个压抑的东西在每一个他的表达当中,他的语气就是开始高亢,就是他的力量感是很强的,他的深层是一种掌控,控制。而自保6呢,就是你能够观察到他身上那种流动的那种焦虑的那种情绪,那他更多的是,我个人觉得自保一更多是在实际层面的一些担忧,而自保6更多的是在思维层面的一个担忧,我觉得主要的是区分在三个中心里就去让我觉得会更为明显一点。
自保1的担忧,更多是基于实际生活的安全,然后对于这种实际压力的,这种恐惧。而4号我不太倾向于要用担忧这个词,我觉得4号更多是一种缺失感吧,所以他总是生活在别处嘛。
那1号的自保和8号的自保呢,其实更多的时候也是在他们的主型号上这个区分,1号是压抑的愤怒,对于秩序的一个掌控。而8号是对于秩序的一个打破,对于这个反传统的一种渴求,愤怒是一种集中式的爆发。
非常感谢大家啊!今天我就回答到这里,感谢大家陪伴,晚安。
谢谢大家的陪伴,倾听,互动,打赏,激励,晚安。共同期待下周二李静老师的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