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地图
  1. 网站首页
  2. 易倾诉
  3. 九型测试
  4. 九型基础
  5. 九型型号
  6. 九型老师
  7. 九型应用
  8. 联系我们
  9. 投诉举报

当前位置:首页 > 九型基础 > 侧翼知识 > 内容详情

人格类型论与人格特质论的差异

分类:侧翼知识时间:2022-02-08 09:56:49 点击量:

一.什么是人格类型论与人格特质论?[1][2]

人格类型理论强调的是:群体间的差异,及群体间的特质与质的差异。也就是所谓的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人格类型理论的模型相较特质论更为粗糙,且信效度较低。同时,人格类型论可以单通过表象观察获得,它忽视了个体与个体间的差异,但彰显了人群的基础差异。在如今,人格类型理论由于将不同极端特质作为衡量维度,非此即彼,易产生巴纳姆效应,因此不被主流心理学界所承认。

九型人格和MBTI是人格类型论的代表模型——九型人格的符号(图形及其内之三角形和六角形)是古老的,可追溯到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时代,甚或更早的时期;九种性格的概念是植根于多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包括Seven Deadly Sins(四世纪初期)及Kabbalah (十二世纪初期),九型人格理论则是现代学者的努力成果。[3];而MBTI则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由非科班出身的迈尔斯母女根据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所塑造,而这在美国百废待兴的复工潮情况下,成为了美国人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的工具。

人格特质理论强调的是:个体间的差异,及个体间的特质与量的差异。也就是是一片叶子与其他叶子的差异。人格特质理论的模型相较类型论更为精细,且信效度更高。同时,人格特质理论需要通过个体的心理测量进行评估,便不可避免地忽视了群体与群体间的差异,但更多彰显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细差异。在如今,人格特质理论被主流心理学界广泛认可。因为特质论并不是把人们分为绝对的类型,而是逻辑上认为人们普遍存在一些特质,每个人在这些特质上有不同的表现。譬如开放性是一种特质,每个人都可在不同程度上具备这种特质,成为其人格的特色之一。而人之所以有差异,就在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特质表现程度,也就是量的差异,而非是质的差异。由此形成每个人不同的特质结构,用于解释人的表征或行为等差异。

MMPI(明尼苏达量表,自陈式问卷,目前的逻辑沿用了一定特质论模型)和大五人格是人格特质论的代表模型——MMPI问卷的制定方法是分别对正常人和精神病人进行预测,以确定在哪些条目上不同人有显著不同的反应模式,因此该测验最常用于鉴别精神疾病。在精神科医院中往往有这项自评量表。大五人格则提出了人们普遍具有的五种特质:开放性、尽责性、外倾性、宜人性及神经质性,由此来构成个体的人格特质模型,大五人格被广泛用于解释个体差异,同时也被称作为人格的海洋,可以通过NEO-PI-R评定。

16pf同样也是人格特质论的代表,16PF是伴随着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而发展的,二者可谓“相辅相成”。它的高流传度仅次于MMPI,也用于心理测验。各位如有兴趣自然可以自测,但是结果分析还请务必交给专业人士,或是通过一定的理论学习自我分析(这个量表并不用来诊断疾病)

二.如何去看待并运用人格类型论与人格特质论?

人格类型理论在如今社会,更适合作为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或是认识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差异的工具,

可以说的是,人格类型理论虽然不适合用于个体分析,但至少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认识到基本的人群差异,使我们多了一重认识世界的角度。但若是对号入座,将类型贴在自己身上,并不断向其所描述的群体特质所靠拢,那是万万不可取的。人格类型模型取之于人,用之于人,但万万不可因此自我设限。

而人格特质理论更多是应用于精神类障碍、心理问题的临床诊断的,譬如MMPI;亦或者是心理治疗等会使用,譬如大五人格。非专业人士去做MMPI,请勿贸然进行分析,尽可能交给专业人士,譬如医生去进行。大五人格则是我们更深层去探索自己和他人差异的模型啦,可以放心结合自身认知进行自我分析。

标签: 第九型媒介者(1) 第八型支配者(1) 第七型享乐主义者(1)

相关搜索: 九型人格分析

相关推荐

    阅读排行

  1. 16型人格稀有度排名
  2. 资深情感心理专家,在线一对一倾诉推广
  3. ISFP——艺术家型人格(一)
  4. ESFJ和其他人格类型匹配
  5. 九型人格-9种性格特征分析
  6. 倡导者(INFJ)人格的优点和缺点
  7. 九型人格对应MBTI的性格类型
  8. ENFJ 代表什么?
  9. mbti十六型人格详解
  10. 提倡者(INFJ)
  1. 回顶

    回顶部
  2. 投诉

    举报

  3. 回底部

    回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