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性格每种又有三种不同的副型:求生存,社交,一对一。如果你找到自己的主型,那么你就了解自己50%。如果你找到自己的副型,那么你就了解自己45%。两种加起来 ,那么你就了解自己95%。
九型人格里,每一种型格,都有三型副型。又称附属子型或 子类型。每种人格类型都有三个副型。主要分为「求存型」(Self-Preservation)、「社群型」(Social)和「一对一型(情欲型)」(Sexual)。每一型,代表了所重视、专注发展的领域不同。大多数的人会偏重其中一种,有人是偏重两种。
「求存型」(Self-Preservation):
所谓求存,就是求生存,为保障个人存活,重视个人生存和自我的保护。焦点是”我”。
与自我生存有关的,就是求存型所重视的。他们的意识焦点与精力会随著所有牵涉到个人自我存活的事务,如:安全、稳妥、舒适、保护、及充足的资源等,其中一定包含了基本生活所需:食、衣、住、行,焦点在各种与”我”有关的事物。
如:
1. 比起「社群型」和「一对一型(情欲型)」,「求存型」的人多半重”吃”,不能饿著,这可是生存基本需要。
2. 求存型也相对会比另外两种型较为”宅”,因为他们比较喜欢自己一个人,不那麼喜爱与人群互动,而更重视和需要个人的空间,与人相处上较被动。
3. 求存型的人,比起另外两种,一定比较自我中心,因为求存嘛,所以他们先一定先看看自己的需要是否满足。
「一对一型(情欲型Sexual)」:
个人的存活牵涉成双成对的联系及基本的一对一关联性。在这些人际关系中,实质的两性活动也许存在、亦也许不存在。关注焦点与精力会跟随所有牵涉到亲密关系的事务,例如:跟特定的人维持亲密关系、性关系、个人魅力、亲密感、结盟及融合等。
如:
1. 1对1型的人,是因对面那人而知道自己的”角色”定位。
随著对面那个人是谁,来知道自己现在是什麼”角色”。如果对应的人不在,就容易感觉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自己应该在哪。 ex: 很多一对一型的人分享,如果伴侣不在身边,会感觉不自在。
2.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一对一型的人,倾向於跟某个人”黏”在一起。也会经常在亲密关系中,不容易间断或空窗太久。同时,1对1型的人,情感上很会容易受到”某个人”一举一动的影响而有所起伏和波动,情感情绪上较为敏感。
3. 一对一型的人分享,他们喜爱与朋友一对一的聚会,如果人数超过三个,就会感觉不自在,同时间不晓得要”对”谁。
3. 一对一型的人,比起另外两种副型,外型上较容易有个人魅力和吸引力,也比较会打扮自己,自然会让自己有魅力些。
「社群型 (Social)」:
个人的存活有赖社会体系和团体的作用。社群型也会靠这些行为来达成友谊、同伴或友好关系。
社群型的关注焦点与精力会跟随所有牵涉到生活圈和团队的事务,
例如:在团队中的角色与地位、社会接受度、归属感、参与感、及友谊等。
这个副型,很多翻译是"社交型",要注意,并不代表这个副型的人,喜欢社交、很会社交、经常社交喔。
1. 社群型的人,可能经常有一群一群的朋友,常常会在团体中。
他们选择藉由社会群体中,找到自我发展的位置、价值感和归属感。
也可能自己就是组"团",成立社群的人。
2. 要服务或照顾、顾虑的人比较多,所以,会比较容易牺牲自己,想顾全大局。
「求存型」:不关我的事。
「一对一型(情欲型)」:什麼事我都要问问他,我想跟他在一起。
「社群型」:个人赢、团队赢。